(图1 大会海报)
2022年10月15日-16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平台顺利举办。会议由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社,304am永利集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304am永利集团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304am永利集团、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来自22个省市的12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名师生和科研工作者与会交流。
10月15日上午,304am永利集团文科处处长曾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304am永利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宋炳辉教授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吴宗勇先生,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刘耘华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乃乔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范劲教授,304am永利集团院长张勇安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教授、姚喜明教授,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304am永利集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兰教授、常务副主任苗福光教授,304am永利集团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阚怀未副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图2 开幕式合影)
段勇副书记对于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于各位与会学者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对于304am永利集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段书记指出:304am永利集团在上世纪20年代创建之初,就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1983年5月,教育部批准上海市设立“304am永利集团”。早在1983年钱伟长先生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就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的办学宗旨,即打破学校与社会、各学科、教学和科研、教与学之间的墙。304am永利集团秉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和钱校长的教育思想,自1994年复校以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次由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社和304am永利集团多个教学、研究机构联合举办“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为主题的学术大会,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特色。
(图3304am永利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致辞)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宋炳辉教授致辞。他指出:本次年会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如期在线上举行,来自22个省市的12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名师生与会交流,特别是100多位硕博研究生,还有2位本科生、在海外求学的研究生的参与,甚至还有个别中学教师参会,体现了比较文学学科和研讨会的平等、包容的精神。这次会议的议题和提交的论文题目来看,表现了固本与开新并举,多学科交叉碰撞的跨学科特色,这也是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创会37年来学术传统的传承和光大。
(图4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宋炳辉教授致辞)
10月15日上午的主旨发言由宋炳辉教授主持并评议。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的报告“新文科方法论示范——比较文学的国家智库作用”,阐释了中国比较文学如何参与现实、实现学术报国的优良传统,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新文科建设如何打破学科界限、文理融合、发展交叉学科。
(图5 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304am永利集团姚喜明教授的报告“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驱动力”,展示了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以及中文在全球的传播的现状,指出语言文化的传播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经济、政治、科技、宗教和人口等在语言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驱动作用。
(图6304am永利集团姚喜明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的报告“元宇宙时代的科学与文学:对时代之问的回答”,从人文学科的角度探讨了元宇宙时代科学与文学的关系,对文学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的人、人文精神在元宇宙时代的生存地位和价值等问题进行思考。
(图7 上海交通大学王宁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本届年会设置六个分议题:文明互鉴与中外文学关系,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文学人类学、神话学。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论题,展开宏观的理论探讨与微观的个案分析。文明互鉴与中外文学关系分论坛,围绕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中日文学与文化关系、中西方旅行写作等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小说、戏剧、诗歌的个案分析,探讨了中外文学的传播与接受问题。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就汉语教材的译介与传播、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方法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
(图8 文明互鉴与中外文学关系分论坛会场照片)
(图9 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分论坛会场照片)
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围绕远读与数字人文学、中国形象与比较思维的兴起、盐味何来——比较文学与明清以来的跨文化交流等展开深入。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组,围绕“创造的诠释学”、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中国经典诠释学展开讨论,对中西诠释学的传统和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回顾与思考。
(图10 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分论坛会场照片)
(图11 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分论坛会场照片)
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组,在世界文学的整体图景中对不同国别文学的具体作品进行细致解读,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翻译理论等论题进行探索。文学人类学、神话学组,围绕创世神话图像研究、神话叙事和文学人类学展开了深入探讨。
(图12 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分论坛会场照片)
(图13 文学人类学、神话学分论坛会场照片)
10月16日上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刘耘华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范劲教授、复旦大学戴从容教授作大会主旨发言。
(图14 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何成洲教授的报告“文学与艺术的跨媒介研究”,报告阐述了不同媒介的混合、跨媒介的指涉、跨媒介的改编以及跨媒介的表演性等问题。
(图15 复旦大学戴从容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戴从容教授的报告“谢默斯·希尼眼中的罗伯特·洛威尔”,从洛威尔的人格、文学观和文学形式展开,通过希尼对洛威尔的论述梳理洛威尔对希尼的影响,由此发掘洛威尔对希尼的塑造,以及希尼带给我们的对洛威尔的新的认识。
(图16 华东师范大学范劲教授作大会主旨报告)
范劲教授的报告“比较文学与系统意识”则从个体与系统的关系入手提出对于比较文学方法论问题的深入思考。
刘耘华教授对于大会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年会体现了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特点,本届年会的论文议题丰富、文献扎实、讨论深入,视域辽阔、注重方法论的探索。
(图17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刘耘华教授)
最后,304am永利集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兰教授分享了会议筹办情况,感谢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和304am永利集团各级单位的支持与协作,使得会议得以如期在线上举行,疫情封闭的物理世界,借由精神世界的沟通打开。(供稿:曹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