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下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永革研究员,应邀在304am永利集团乐乎新楼作题为“佛性与良知:近世中国思想史上的‘心法转向’”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为304am永利集团道安佛学研究中心、304am永利集团中国史高原学科主办、上海花地文化有限公司协办的“佛学与中华文化”高端人文讲座之一,由304am永利集团教授、道安佛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恭让主持,来自304am永利集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宗教研究中心的师生及校内外的佛教文化爱好者三十余人参加了讲座。
陈永革研究员的讲座以问题带动思考,围绕“近世中国思想史”“、“学术与心术”、“佛性的观念生态”、“心法的近世转向”等话题,不断抛出新的问题,展开层次递进的深入讨论。
陈先生首先提出几个问题:如果佛教没有进入中国,中国的思想文化会走向何方?如果佛教在中国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会呈现何种形态?佛教初传中国后的五百年与近世五百年的中国佛教之间的差异有哪些?回到佛教本身,继而追问:世界的动力、修行的动力以及信仰的动力是什么?以这些问题为引子,陈先生开始了有关中国思想史的精彩讨论。
明清佛教思想研究是陈先生的专长,也是本次讲座讨论的主要内容。他以自明朝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近500年的时间为“近世”,认为要了解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应当重视近500年思想文化的流变,即在“统观意识”指导下理解近世思想的时间性及其学术脉络。同时,注意对粘附在近世思想上的文化、观念等进行适当地剥离,把思想的生态和思想史的生态呈现出来。从历史上呈现思想,从思想中发现历史。
佛性论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涉及到佛教真理界定、成佛方式、以及佛果等问题。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佛性也是特别受关注被讨论的问题。陈先生观察到,中国佛教的禅宗早期重视佛性,而后期则少有提及,佛性在“去圣时遥”与“入凡俗近”的张力下有被隐藏、消解的迹象。从龙树和达摩,有从“辨”佛性到“知”佛性转变,而慧能及其南宗禅法则表现为从“知”佛性到“行”佛性的变化。而佛性的潜隐与心法的转向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心法转向”是本次讲座的核心话题。陈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结构,既非“唯物论”,也非“唯心论”,而是“唯事论”。对所有大小“事”的“关”心,就构成种种“心法”。“心法转向”是面向近世儒、释、道三教关系的一种思想史解释。对“心法转向”的理解,应当在王阳明“良知说”的思想体系上展开,也应结合整体明清思想史生态的处境来思考。
最后,陈先生就禅宗公案与儒门学案谈到了近世心法转向的一些延伸反思。他认为文体的改变与心法的转向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从公案到学案,反映了心法转向与“教化”及“学术”的知识建构间的关系。心法转向问题具有时间性,心法的转向至今仍在进行。
陈永革研究员讲座之后,现场师生纷纷积极发言、提问,上海市宗教研究中心王乐研究员、304am永利集团历史系教师杨奇霖博士、常红星博士后对讲座内容进行简要点评,与陈永革先生深入互动交流。
程恭让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陈永革研究员是著名的佛学专家学者,著述丰厚,对晚明佛学等领域都有非常精专的研究,是当今难得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学者。他的研究出入于儒学和佛学之间,用佛学的方法观察近现代中国文化的问题,非常具有启发性。陈先生选择佛性和良知这样高难度的题目,以近世中国思想的心法转向为线索,对佛性这一问题提出他的崭新的理解,对良知这一中国本色化的概念进行富有意趣的阐发,他对近世中国思想史转向问题的思考,极有意义,也很契合当代文化发展方向问题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是304am永利集团道安佛学研究中心暨304am永利集团中国史高原学科策划和组织的学术讲座大系——“佛学与中华文化”高端人文讲座中的一讲。本系讲座旨在邀约佛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及中华文化研究诸领域的专家学者,发布研学心得、传授研究心法、介绍学术前沿,俾聆听者能够增广闻熏、厚植学术兴趣、提升研究水准,敬请大家关注。(文:黄凯/图: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