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青年学者郭云艳详解“拜占庭帝国的货币与货币结构”

    创建时间:  2023-04-17  郑丽    浏览次数:


    4月13日,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科及青云书院主办“中东历史上的经济与文明”系列讲座第二讲,河北大学历史学院郭云艳副教授在线为一百余名听众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郭云艳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拜占庭钱币、希腊近代史和中西交通史,她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项目,出版专著《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2022),出版译著《希腊:现代进程,从1821年至今》(2008)等,在中文和西文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以拜占庭钱币等领域的研究最受关注。

    本次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郭云艳老师向听众阐明了与拜占庭钱币有关的一些概念,就“货币(money)”和“钱币(coin)”的概念做了辨析,介绍了有关拜占庭钱币学的历史分期、拜占庭帝国历次货币改革的有关知识。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金币、银币、铜币并存的“三金属币制”的货币结构,并指出金币的价值是由其自身金属价值衡量的,与具有信托价值的银币和铜币有不同之处。郭云艳老师提到,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在公元5世纪之后主要集中在君士坦丁堡铸币厂进行铸造,银币只是偶尔发行,而铜币则由各省区铸币厂铸造,供本地市场需求;她还指出拜占庭帝国金银币铸币权的集中与拜占庭帝国的中央集权有关。郭云艳老师随后介绍了拜占庭帝国金币的生产过程:金属的获取包括矿场开采、黄金回收两种主要形式;金币主要通过打制、印模的工艺进行铸造;钱币在铸造完成后,主要作为官员、士兵、神职人员的薪水或赏赐被发放下去,从而进入市场。在第三部分,郭云艳老师分别讲解了拜占庭帝国一千年间金币、银币和铜币形制的演变,包括货币的规格和正反面图案的变化。从货币的重量、直径、纯度等规格的变化来看,金币在10世纪前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在10-11世纪经历了迅速的贬值,在11世纪末出现了相对稳定的金银合金币,但在13世纪也经历了贬值,最终在1353年停产;银币在14世纪前很不稳定且难以流通,而在14世纪后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了拜占庭的主要货币;铜币在498年至1081年具有相对完整的体系,在银币地位提升后失去了独立体系,完全成为了银币的辅币。拜占庭钱币的图案包括皇帝肖像、帝号与尊号、宗教符号、神像和铭文,是拜占庭帝国皇权和统治理念的体现。一千年间拜占庭帝国货币形制的演变,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皇权至上、宗教为皇权服务的特点,以及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地位上升、希腊语化的变化趋势,代表着帝国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宣传路线的调整转变。

    304am永利集团历史学系教授王三义主持了本次讲座,并就“拜占庭钱币铸造工艺技术”等问题与郭云艳老师进行了交流。此次讲座收获了听众的热烈反馈与积极提问,郭云艳老师就听众所提出的“奥斯曼帝国如何处理拜占庭的铸币厂”、“罗马帝国后期及拜占庭是否会长期保持地方性货币”、“拜占庭帝国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货币是否有稳定换算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详细解答。对普通听众而言,拜占庭货币、货币结构及其演变都是崭新的信息,因此,这场讲座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播也是对世界历史观念的启迪。(文/图 赵之皓)

top
  • English
  • 会议室预订
  • 电子邮件
  • 学院平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