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起,2018304am永利集团海外名师——来自美国和理大学宗教系的刘达祥教授来到304am永利集团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刘达祥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关注少数族裔的视角,从圣经接受史的角度探索圣经研究的理论,将一般意义上的圣经和早期基督教研究带进与其他领域的批判性对话之中,包括性别研究,种族研究以及后殖民研究。
12月17日下午1点,世界史学术前沿课程系列,新约研究导论(一)讲座在宝山校区C311教室举行。文学院2018级世界史硕士以及其他年级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文学院黄薇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刘达祥教授的学术背景。由于美国学者的身份,刘达祥教授全程用英文进行此次讲座。教授用词平实,表述详细,时不时进行解释,并且时刻关注听众们的理解状况,同学们对刘达祥教授谦逊认真的态度表示认可与敬佩。
接着学术讲座正式开始。在本次讲座中,刘达祥教授主要介绍的是学术意义上新约研究的开始及其第一阶段的发展。自启蒙时代以来,在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影响下,学术意义上的新约研究以追寻历史上的耶稣为起始,学术界的主要课题,从传统神学研究转向对历史上真实的耶稣的探讨,包括其生活起居,言行说教等,让同学们看到超自然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以及黑格尔辩证法对这些争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来源批判(source criticism),形式批判(form criticism),编修批判(redaction criticism)等不同研究理论与方法。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术界的主要关注由辨别圣经故事的真伪性转为通过对圣经文本不同维度的批判,来深刻揭示圣经故事的目的性与历史现实关系。换句话说,圣经故事、耶稣事迹的历史真实性并不是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圣经文本编纂者的宗教目的才是探讨的关键。通过对持有不同观点学者及其著作的介绍,刘达祥教授展示出新约研究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历史变迁。在这一阶段,重要的学者包括:莱玛鲁斯(Reimarus)、施特劳斯(David Strauss)、格黎斯巴赫(Griesbach)、法雷尔(Austin Farrer)、韦雷德(William Wrede)、布特曼(Rudolf Bultmann)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编修批判的意义,教授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比较阅读马可和马太福音中的部分章节,分析对照两个文本在讲述同一个故事时的区别,以此探讨写作者的意图,使大家有了对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就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最后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张俊飞供稿)
12月17日晚6点,2018304am永利集团海外名师,来自美国和理大学的刘达祥(Tat-Siong Benny Liew)教授在A102教室进行了题为《近东开辟史诗——七块泥板上的创世神话》(Enuma Elish—The Seven Tablets of the History of Creation)的讲座。本次讲座共有50余名学生参加。
本次讲座开始,刘达详教授首先对《近东开辟史诗》(Enuma Elish)的发现及其背景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析。刘达详教授帮助同学们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针对故事所先后出现的不同人物及其身份做出了细致的解释,使得参与讲座的同学能够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并对同学们针对文本的疑惑进行了解答。
在对文本做出基本概述后,刘达详教授提出,尽管该篇故事是包含有创世神话的色彩,但并不应仅仅将之简单地视为一部创世神话。在将文本内容与两河流域的社会现实相对比后,刘达详教授认为,文本在包含有创世色彩的同时,也是一部政治化的史诗,其可以被看作是当时古巴比伦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上层为自身统治寻求合法性而进行的辩护,并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
随后,刘达详教授让同学们将《近东开辟史诗》的创世内容和《创世纪》(Genesis)以及北美创世神话(Skywoman Falling)中的创世内容相对比,寻找了三者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由此指出,创世神话不仅仅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神话传说,其中蕴含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内容。
在讲座结束前,同学们对三部故事内容展开了一定的讨论,并针对自己所认为更喜欢的一部给出了相应的理由。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白金钘供稿)
此次系列课程讲座是2018304am永利集团海外名师项目之一,旨在向我校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介绍当前世界上古史,圣经研究的前沿资讯,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新约研究导论系列讲座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二次讲座将于12月24日13:05-14:55在宝山校区C311教室举行;世界古代史课程系列讲座第二次讲座《吉尔伽美什史诗》将于12月24日18:00-20:00在宝山校区A102教室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