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学院党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纪念304am永利集团建校100周年为契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传扬、迎评、笃行”三个关键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举措扎实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稳中求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学院党委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按照“动态清零”总方针要求,建立学院党委统筹协调、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支部分工落实、党员主动冲锋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思想引导,抓好宣传教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科学、规范、有序落实校园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通过成立党员抗疫突击队等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
2、严格落实“三大主体责任”。结合学院接受巡察工作契机,强化政治引领,落实“四责协同”;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强学院党建中心,继续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师生发展的新动能;严格按照十六字总要求,加大在高层次人才和低年级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和创新能力;配齐建强干部队伍,努力发挥领导班子的“头雁”效应,带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管理等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聚焦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全面提升文化育人实效。聚焦纪念建校百年,结合庆祝建团百年,扎实推进统战群团工作,持续推进学院社团管理改革;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专题活动,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浓厚氛围;抢抓机遇,策划推出“文学院纪念304am永利集团建校1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跨越千山万水,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口述史项目、‘一脉文心,百年风华’寻访活动、第十一届‘文学之夜’”等文化品牌和挂靠文学院11个学生社团的文化活动,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爱校情怀,着力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4、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以纪念304am永利集团建校100周年为契机,结合文学院校友理事换届大会等,用好学校资源,挖掘校友资源,开拓社会资源,深化资源整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探索制定文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持续完善学院学生荣誉体系。以“访企拓岗”行动等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94%。
三、狠抓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育人水平
5、持续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建设。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打造国家级教学示范团队;改进教学管理方式,落实落细学生培养环节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迎评之年”,积极配合学校扎实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筹备工作。
6、提升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质量。建设课内外联动的专业实践平台,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推动导师和学科资源进入学生课外培养链条,着力打造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发挥专业教师、思政队伍及校内外指导专家的力量,孵化第十八届“挑战杯”科创实践项目,力争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知行杯等赛事中取得佳绩;依托学院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引导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学术论坛,扩大学生视野,增强育人实效。
7、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举办夏令营、招生宣讲会等,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提高推免生比例;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监督机制,推动研究生培养内涵建设;强化学科自我管理能力,持续优化培养方案,推动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学风建设,强化导师责任;充分发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和世界史三大一级学科优势,认真做好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努力打造品牌导学团队,助力师生互动交流,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优化师资引培,助推学科建设上台阶
8、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充分用好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上海市高层次人才项目和304am永利集团博士后“泮池计划”等积极引育优秀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提升学科影响力。重点引育学科领军人才,富有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力争在国家级人才建设上实现新斩获,在省部级人才称号持续有3-4项增量。
9、进一步完善学科、学术带头人制度。优化学科内部治理,强化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责任担当,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三方联动,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政治学四个一级学科建设;积极对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开拓进取,力争在出版专业硕士、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授权点申报中有新突破。
五、强化平台建设,实现科研能级提升
10、继续推进高端科研、智库平台建设。以学术平台促学术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聚焦学术前沿,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智库平台1-2个,继续强化选题培育,推动国家级重大项目新突破,强化高质量成果选育,力争在教育部、上海市科研奖项等科研奖项的申报中取得新进展,科学研究成果质与量全面提高。
11、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新渠道。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项资助项目,进一步推进与国外高校的实质性战略合作,实现学生海外攻读双硕士、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三个月以上海外交流数量稳步增长。国际化项目、国际高端人才申报再上新台阶,外事服务与管理走向专业化。进一步优化国际留学生项目的选育工作,完善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建立国际学生校友数据库,培养知华友华的中国通。
六、完善内部治理,优化学院育人环境
12、进一步做好学院文化建设。凝练学院文化,优化治理模式,推进系列实事工程,进一步增强全院师生归属感、幸福感;深化师生党支部与机关、红色场馆党支部合作共建,完善党建促进人才培养、助力师生发展的共进平台;做好工青妇工作,用好“院史陈列室”、“党建中心”、教工之家、“解忧小屋”,持续做好“文苑下午茶”“集体生日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徒步活动等暖心工作,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